新麦粮质增添变数 玉米价格或受冲击

发布时间:2023-06-02 浏览量:
近期,玉米市场价格整体涨幅约30元/吨,主要受小麦价格上涨带动,美盘玉米大幅反弹亦支撑国内玉米市场情绪。目前,国内市场玉米库存持续消耗,钢联数据显示,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、北方港口玉米库存、广东港口全部谷物库存以及饲料企业玉米可用库存天数,同比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。库存偏低是目前玉米市场为数不多的一个利多因素,但相关替代品供应压力预期仍较大,“芽麦”冲击及巴西二季玉米收割上市,均限制玉米价格的反弹空间。

陈麦价涨带动玉米反弹

“芽麦”产生冲击玉米行情

5月中下旬开始,小麦价格止跌反弹,价格反弹持续10天左右,其间陈麦主流收购价格上涨幅度为40~120元/吨,主要原因在于陈麦库存压力缓解,渠道库存去化,而新作小麦尚未集中上市,阶段性新陈交接空档期推动小麦价格上涨。此后,小麦短暂回调三四天,伴随“芽麦”事件的发酵,陈麦粮质更加稳定,再次赢得市场青睐,价格继续呈现反弹走势。

5月底,华北地区大范围降雨天气,导致“芽麦”产生,引发市场广泛关注。按照往年规律,“芽麦”是可以进入饲料领域替代玉米的,而且价格更加低廉,“芽麦”进入禽料限制较少,猪料限制会相对较多。据了解,一般散户会选择掺混“芽麦”进入猪料,大型养殖场因担心猪食用后腹泻等,会限制“芽麦”饲用,但若“芽麦”毒素检测合格,还是有替代机会的。而且目前生猪养殖亏损周期已连续4个多月,对饲料成本的容忍度在下降,也为“芽麦”饲用提供了机会。所以,从替代角度来看,“芽麦”低价预计将进一步冲击玉米价格。但“芽麦”事件对玉米价格的影响,还需进一步关注小麦的受灾程度。对于玉米市场而言,小麦类替代品总量可能下降,那么,“芽麦”事件就会转变成玉米的利多因素。

综合来看,笔者认为,短期“芽麦”事件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还是偏空的。一方面,因为“芽麦”以更低的价格冲击玉米饲用市场;另一方面,“芽麦”一旦收割,不能继续留存,农户会抓紧时间售卖,所以,短期也有“芽麦”替代冲击的担忧。

但中长期来看,对玉米价格的影响主要关注小麦最终的收获总量。如果降雨导致小麦总产量明显下降,“芽麦”等霉变影响范围较大,进而影响到年度内可供替代玉米的总量下降,那么可能会演变成对玉米价格相对利多的影响。

美盘玉米近期反弹明显

巴西二季玉米开始收割

5月中下旬开始,美玉米盘面明显反弹,美盘开始尝试炒作天气市,今年美玉米播种期天气良好,播种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同期以及五年均值水平。但近期气象预报显示,6月初天气可能会干燥,或威胁中西部地区新播玉米作物生长,引发空头回补。5月美农供需报告中,美玉米新季产量预估为创纪录丰产,结合前期美玉米盘面大跌,为后续盘面天气风险升水提供了炒作空间。此外,美盘玉米利空因素仍较多,美元走强、美玉米出口依旧疲软以及巴西二季玉米即将丰产上市等,均限制美玉米反弹空间。

5月11日,巴西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将2022/2023年度巴西玉米产量预估上调至创纪录的1.255亿吨,同比增长11%。其中,二季玉米产量预计为9610万吨,同比增长12%。钢联数据显示,巴西玉米7月至12月进口到我国完税价估算为2300~2380元/吨,较美玉米进口完税价低80~150元/吨,较目前广东港口玉米价格低350~420元/吨,比价优势明显。伴随着巴西二季玉米收割上市,预计将压制全球玉米价格重心下移。(原文刊登于2023年6月1日粮油市场报三版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来源:粮油市场报

委托方信息
版权所有(C)中国宁波网上粮食市场
经营性许可编号:浙B2-20090309-1 技术支持:中国宁波网上粮食市场
流量统计:2143074 公安部备案号:33020502000207